芬兰北极圈气温超30℃ 北极圣诞老人村气温也飙到30度了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15日,在芬兰罗瓦涅米市,气温升至30摄氏度。
而罗瓦涅米的知名景点,北极圈内的“圣诞老人村”,温度计显示的气温读数也超过了30摄氏度。
当地居民表示:“我和朋友在欧洲南部度假,当时天气很热,我们想回到芬兰后就会凉爽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天气和南欧差不多一样了。”
据了解,芬兰北极圈常年气温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极端寒冷,夏季则因靠近北极而可能出现较高气温,但整体仍属寒冷气候。
北极圈内夏季(7月)平均气温约16-13℃,但近年夏季高温频发。
比如,今年7月15日,芬兰罗瓦涅米 北极圈内实测气温达30℃,创下该地区夏季最高纪录。
值得补充的是,圣诞老人村,位于芬兰的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地图上标有66°32' 35" 字样的白色标线就是北极圈的纬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开放时间为10:00-17:00.
其以“圣诞老人故乡”闻名全球,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体验童话般的圣诞氛围。
另外,罗凡涅米是芬兰北部拉普兰省省会,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3.5万的,也是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
在2018年8月时,北极圈内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大范围橙红色30℃高温在北极圈内出现,最高气温一度达到了32℃。有一点大家应该也很好奇,为何北极圈会出现这么高的情况?如今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仍然是不对称的,一是北方升温速率高于南,这就表现在18年夏季北极高温的极端性要远高于低纬度地区。二是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高于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大概是其他地区的两倍左右,这种现象在气象学叫做极地放大效应。18年的时候,夏季发生北半球罕见的极端高温,主要还是由于冬末春初开始,北极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气候异常偏高的现象。
1月开始,萨瓦尔巴德岛上的黄河站气温已经高于0℃,气温较常年气候平均偏高了10℃左右。到了3月,北极地区气温偏高的趋势更明显,而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夏季,导致冷空气活动大幅减弱,是此次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
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我们所观测到的北极夏季海冰范围正在逐渐缩小,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从整个的趋势来看截止至1980年之前,北极夏季海冰的缩小速度都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在1980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之后,北极夏季海冰范围正在快速缩小。这也能变相证明全球变暖已经进入持续加剧阶段,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下面是这两种RCP情况下,预估的升温情景,可以粗略的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全球生物1℃和4℃。可以清晰的看到,在RCP8.5的情况下,虽然说全球平均气温只会升高4℃,但是在中纬度大陆地区升温幅度已经达到了5~7℃;而受到极地放大效应影响,北极地区的升温幅度大概是9~11℃,由于这个图表的上限就是11℃,因此最终的升温结果很有可能比这个还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