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保护动物丘鹬过马路一步三摇 接力救援丘鹬重返蓝天
4月24日,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丘鹬在意外受伤后,得到了吴起县高级中学老师和森林公安大队民警的悉心照料,最终重返蓝天。
“当时我们正组织学生上早操,发现一只不认识的鸟在飞行时不慎撞在我们学校教学楼的玻璃上。”吴起高级中学教师宗晓敏说,发现时该鸟处于昏迷状态,看起来嘴巴细长,身上有灰色纹理。
考虑到校园内不时有猫狗活动,为避免其受到伤害,该校老师立即向县森林公安大队报警求助。森林公安大队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受伤的鸟带回单位,并为它提供了饮用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该鸟的体态逐渐平稳,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经过吴起县林业部门专业人员确认,这只鸟是丘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吴起县森林公安大队民警王生博说。随后,工作人员确认其具备独立飞行能力后,民警选择了一处适宜的地点,将它放飞大自然。
近年来,吴起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在吴起县境内先后发现中华斑羚、豹猫、鸳鸯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的身影。这些珍稀动物的频繁出现,正是当地生态改善的有力见证。
民警在此呼吁广大市民,若发现受伤或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请及时与公安机关或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系,共同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动中来,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四月的一个清晨,伴随着熹微晨光,北京市延庆区水务局白河堡水库工作人员金炜像往常一样,沿着库区沿岸的巡查步道仔细观察水面情况。当巡查到浅滩区时,一只体型略“矮胖”的鸟儿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只鸟儿行动迟缓,疑似受伤。
作为有着三十年工作经验的“老水务人”,金炜对此地的每一处滩涂、每一片水域都了如指掌,对水鸟也颇有研究。在查看这个“小萌宝”的过程中,金炜初步判定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丘鹬。由于它的翅膀前端轻微受伤,无法飞行,金炜便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管理中心进行救治,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确定受伤的“小可怜”确实是丘鹬。随后几天,金炜当起了临时饲养员,亲手为受伤的丘鹬准备“营养餐”,并时不时查看它伤口的愈合程度,经过数日的精心照料,丘鹬逐渐恢复活力,在金炜的目送下重返自然。
丘鹬隶属鸻形目鹬科,体态肥胖,腿短,嘴长且直。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的要求极为严苛,堪称大自然中挑剔的“环境鉴赏家”。它偏爱潮湿阴暗、落叶层深厚的混交林与阔叶林区,落叶层不仅是它获取食物的“宝藏库”,为其提供各类昆虫、蠕虫等食物资源,也是它躲避天敌的天然屏障。
白河堡水库地处燕山山脉北麓,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它也是连通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云州水库的枢纽工程,这里分布着广袤的针阔混交林与湿地草甸,多年平均降水量达479.7毫米,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河谷生态系统。
近年来,白河堡水库管理部门联合上游云州水库及后城镇人民政府,建立跨区域水环境管护机制,通过禁止流域内排污、垂钓、垃圾倾倒等行为,组建24小时巡查队伍,配合全流域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从水源地到汇水区的网格化管理保护,使库区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
2023年,北京水务部门实施了《延庆区白河堡水库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防护工程》,对库区水源地采取封闭式管理,有效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随着各类举措的实施,库区周边植被愈发茂盛,由落叶松、桦树、山杨等构成的天然林带与库滨湿地相互映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落叶层成为了丘鹬等鸟类的“食物宝藏库”和“天然屏障”,湿地草甸则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所。
清澈的水体、丰富的食物、安全的环境,这些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觅食与栖息场所。水清岸绿的白河堡水库,引来众多“稀客”上门。除本次救助的丘鹬外,疣鼻天鹅、苍鹭等水鸟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林缘地带还经常见到松鼠、獾子、野猪等活动痕迹,连对环境敏感的喜鹊也形成稳定繁殖群体。这些珍稀物种的频繁现身,正是库区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显著提升的直观展现。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让白河堡水库实现了华丽的‘生态蝶变’,这里已成为水生鸟类栖息和过境驻留的栖息地。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给鸟儿们一个栖息的家园,这是送给‘鸟类朋友’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