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沉迷刷短视频被确诊强迫症 短视频真的会吃掉孩子的大脑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孩子们的家长,比起上一代父母,我们又多了一个需要操心的事情——
短视频带来的信息流,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现在的问题是,网上充斥着太多“有害”信息。
2023 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未成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短视频用户规模超 1 亿,其中——
经常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从 2018 年的 40.5% 增长至 2022 年的 54.1%;
11.9% 的未成年用户在工作日平均每天看短视频超过 2 小时;
7.2% 的未成年用户在节假日每天看短视频超过 5 小时;
77.5% 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警惕,短视频在不知不觉“偷走”孩子大把时间的同时,还会偷走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大脑结构,影响孩子跟各方面的发展。
那么,在这个“短视频时代”,我们又该如何避免短视频对孩子的“入侵”呢?
孩子刷短视频,会“刷出”什么?
1、影响孩子注意力
这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网络上的信息,尤其是短视频,越来越“短平快”了。
词条越来越“炸裂”,信息量越来越少,时长越来越短,并且为了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内容往往“零帧起手”。
不少成年人都表示,这几年刷短视频刷的连一集 40 分钟的电视剧都看不进去了。甚至居然有孩子表示,因为刷短视频太多,已经无法忍受 30 秒视频了,现在只能忍受 10 秒以内的视频。
而这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更大。
今天的短视频,已经构建了从 20 分钟到 15 秒的新秩序,通常一条 15 秒以内的短视频,是每 2 秒左右切换一个镜头,而这远远超出了孩子大脑的正常处理速度。
因此,孩子过度观看短视频,负责深度思考的默认模式网络活跃度下降,而背侧注意网络连接异常,从而导致注意力碎片化。
长期受这种高频刺激的影响,则会使孩子思维浅层化,具体表现为思维模式习惯于获取直观化的信息,难以进行深度分析和逻辑思考,一旦思维认知活动长期停留在浅层的感知阶段,久而久之,其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概括迁移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将会逐渐退化。
一些临床数据也显示,因短视频导致“阅读障碍”的儿童病例近年来增长迅速,这些孩子在阅读纸质刊物时,常会出现眼球运动失调、段落理解困难等问题。
2、前额叶功能严重退化
今天很多成年人说的“刷短视频后遗症”,比如常常觉得脑袋短路,忘性大,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都提不起感兴趣……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刚刚说的,过度、不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思维“碎片化、表面化”,甚至使我们完全丧失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
而其对孩子思维体系的肢解可能更为严重。
很多研究发现,过度不合理地刷短视频,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是因为过度沉溺于短视频的儿童,会出现大脑皮层过早变薄的迹象,并且在语言和推理测验上得分较差。而大脑皮层,正是人类处理感官信息的区域。
2018 年在《精神病学杂志》上进行的一项为期 25 年、涉及 3000 人的研究发现,沉迷于互联网的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
每天刷短视频 ≥1 小时的孩子,前额叶的活跃度明显降低;
每天沉溺于互联网超过 7 小时的 9~10 岁儿童,大脑前额叶功能会严重退化。
而前额叶是大脑负责主观高级思维的重要区域,它的退化会对孩子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专注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受损、神经和记忆变得迟钝……
如果孩子长时间受到这种刺激,还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心理健康以及社交能力。
3、影响孩子大脑结构
过度在网络上消费短视频这类“毫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信息”,给孩子带来的最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导致孩子获取的信息过于碎片化,二是攫取孩子的注意力,而这最终都会导致孩子的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儿童行为学家研究也发现,过度沉迷短视频的孩子的大脑,与普通孩子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差异——
健康的大脑:纹路清晰;
沉迷短视频的大脑:由于长时间接触过多的快感刺激,导致部分神经元过早凋亡,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4、影响孩子的发育与学业
短视频导致的大脑结构变化,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还影响到孩子各方面的发育情况。
一项研究通过记录 7097 名儿童(男孩 3674 名,女孩 3423 名)在1岁时的屏幕时间,并追踪他们在2岁和4岁时各个发展领域的表现,最终发现,屏短视频与发育迟缓,二者高相关。
研究发现,儿童刷短视频与他们后期的语言技能、沟通能力、精细运动、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个人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发育迟缓相关。
而在学龄后,这种影响还会蔓延至孩子的学业。
一项纵向研究发现,益智视频游戏等交互式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机会和成就。
然而,过度接触与学习无关的网络娱乐活动(上学日 1 小时以上,周末每天4小时以上)的儿童、青少年,一年后其学校参与度和表现则会下降,包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感到无聊,考试成绩降低,教育愿望降低,逃学的可能性提高。
4 招应对短视频入侵
参考 AAP 给到的建议,避免短视频入侵主要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限制年龄、控制时长、控制质量和亲子陪伴。
1、1.5岁以内禁止
首先就是限制年龄。
在娃 18 个月之前,避免短视频入侵终极大招就是:
禁止接触!
AAP 建议,18 个月以下的宝宝应杜绝使用视频聊天以外的数字媒体。
在此期间,除了和亲人视频外,就不要在使用任何数字媒体了。
2、控制时长
AAP 建议,对于 2-5 岁的儿童,建议将每天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限制在 1 小时内。
老实说,这个时间不短了,每天累积起来,其实一周能达到 7 个小时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 7 个小时以内,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
所以,我们还需要做到两件事,控制内容质量和亲子陪伴——
3、控制质量
研究表明,内容质量决定了孩子与媒体的关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小编的一个大原则就是,
APP 也明确建议:家长应该筛选一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给孩子观看。
因此,小编是非常非常不建议的给孩子刷短视频的,相反,在学龄前尽可能将电子产品作为孩子学习和看一些优质内容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