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现状(冷冻8年的她能否成功重生)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现状(冷冻8年的她能否成功重生)我国首位冷冻人已静待重生8年,原计划50年后解冻。但2024年世界首例冷冻人解冻尝试失败,目前全球尚无成功复苏案例。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现状
零下196℃的液氮环境,是干细胞实现长期冻存的基本条件,未来可通过复苏技术等手段,实现干细胞复活,如果把死亡的人冻存在液氮中,还有机会复活吗?
《永生的期盼》作者罗伯特·艾丁格在2011年去世,遗体被冷冻保存在美国一家人体冷冻研究所,他的母亲和妻子也是如此,期望有一天能通过科技手段再次“复活”。
跟《永生的期盼》一起被翻到的,还有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银丰研究院”)的宣传手册。当时,银丰研究院正试水人体冷冻技术,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免费招募志愿者。国际上,这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三大人体冷冻机构也位于这两国。而银丰研究院,地处济南,距离齐鲁医院约10公里——这正是接受治疗的医院。

冷冻8年的她能否成功重生
第一步,达到临床死亡标准
2017年5月7日凌晨3点多,亲手拔掉了母亲的呼吸面罩。被停止供氧约半个钟头,悠悠地吐出最后一口气,呼吸停止,心电图拉成一条直线。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守候了十几个小时的临床响应专家立即介入。
第二步,保护人体细胞,避免损伤
理论上,当人停止呼吸和心跳后,大脑缺氧耐受时间为4到6分钟。一旦超过这一时间,大脑皮质细胞就会因缺氧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当患者被宣布临床死亡后,医学团队需要先通过体外心肺复苏设备,维持大脑及机体的供血与供氧,防止身体细胞进一步损伤。这也是人体低温保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第三步,人体降温
2017年5月7日出发运送的救护车到达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人体低温保存罐流手术正式开始,持续近55个小时。被转移到专用低温手术台,初步降温至18-20℃,体内被注射抗凝和抗氧化等药物。随后,为减少细胞损伤,维持细胞活性,医疗团队需要用冷冻保护剂置换体内的血液,让细胞内外的水分从液态均匀地变为固态,且不形成冰晶,这个过程称为“玻璃化”。经过一系列专业操作,温度监控系统显示,身体内外的温度达到平衡,稳定在零下190℃左右。
第四步,将人体倒置放入液氮罐冷冻
最后,冷冻人体装进液氮罐前,透过玻璃墙,看到了一个躯体完整的。他说“她躺在那里,像睡着了,很安详,很滋润,只是体型缩小了一点”。
这一幕,给在场的亲属们留下一种难以磨灭的印象:还活着。没有人向承诺,真的会复活。她在临床医学上已被认定死亡,但八年中,“她还活着”的念想,渗透进生活的每处缝隙。她倒置在冰冷的液氮罐里,却与活人的世界持续产生微妙的连接。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现状(冷冻8年的她能否成功重生)冷冻人越来越多,目前已超过30个。冷冻人体技术和干细胞冷冻技术原理上是相似的。干细胞复苏后可以正常使用,那冷冻人的结局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