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徒步误将蛇窝当野生蹦床(野外徒步谨防踩到这样的落叶堆)
女子徒步误将蛇窝当野生蹦床(野外徒步谨防踩到这样的落叶堆)据媒体报道,江西上饶的李女士与朋友近日进山徒步时,误将一片松软区域当作“野生蹦床”蹦跳玩耍,随后在附近发现两条蛇,两人迅速撤离。

据李女士回忆,当时山中无信号,她们徒步拍摄近三小时后遇蛇,随即用了一个半小时急速下山。她事后表示:“如果真被咬伤,山路难行、车辆无法进入,根本难以求助。”
返程后,李女士将经历发到网上,才从网友评论中得知自己踩踏的实为蛇窝,坦言“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怕”,并公开提醒大家切勿模仿此类危险行为。
动物行为专家指出,蛇窝通常具备三个特征:土层松软呈拱形、周围散布半透明蛇蜕或带有腥味的粪便、以及被压出“蛇道”的植被痕迹。此外,竹林腐叶堆、野猪滚泥坑等松软地形也容易被误判为安全区域。此前在彭州,就有驴友因忽视“蛇出没”警示牌,险些踩中被放生的蛇群。
专家建议,若被蛇缠绕,应缓慢用树枝拨开,切勿徒手拉扯;如被咬伤,应立即在近心端结扎,并尽量记住蛇的外形特征。同时强调:“徒步时应主动避开废弃水井、岩缝等阴湿区域,使用探路杖能有效预警蛇窝存在。”
野外徒步,多些知识怎么也不为过,因为大自然的风险无处不在。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岁月静好,危险往往就隐藏其中。当前,一些人野外徒步“说走就走”,完全不考虑到天气变化、野生动植物带来的风险。有的人甚至连高海拔温度较低的常识都没有,将山下的温度等同于山顶的温度,更低估了山上气候变化多端,导致不少失温死亡的悲剧。
而且,李女士踩上铺满树叶松软的地面,不应该产生警惕吗?要考虑这是不是人为布设的陷阱,谨防掉落的风险。在野外,救援十分困难,一个小小的不当举动就相当致命。就拿被蛇咬伤来说,野外救援不仅困难,而且蛇毒扩散快,种类不易识别,一些医院缺乏治疗血清等,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野外,要多些对大自然的敬畏,对野生动植物的爱护,不要随意去破坏。对徒步爱好者来说,多一些知识才会多一些保障,自己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除了物质装备、线路规划、应急计划之外,也不妨多学些野生动植物知识。

女子徒步误将蛇窝当野生蹦床(野外徒步谨防踩到这样的落叶堆)总之,宁愿高估风险,也不能因为无知而无畏让自己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