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要多补津液 秋燥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喝这些!
秋季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同时,秋季也是感冒、咳嗽、哮喘、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所以,多喝汤水,对身体是极为有益的,不但能够补充营养,还能够预防秋燥。
此时暑气未消,常出现“秋老虎”(短期回热天气),加上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形成白天热夜晚凉、暑湿未散,燥气渐生的特殊气候。
燥邪悄然登场,又刚烈,容易使津液受损,而秋气又通于肺,所以燥邪最容易伤肺。
分享一道饮品吧,我们也来喝中医里的“秋天第一杯”,五汁饮。
这是《温病条辨》里的方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吴鞠通,中医史上有名的温病大家。
五汁饮:麦冬25g,芦根50g(鲜品翻倍),马蹄、梨、藕各50g。
把所有食材一起榨汁,可直接饮用。
或是把所有食材切块,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30分钟左右,放凉后饮用。
芦根和麦冬在日常中很难用到鲜品,也可以用中药房的饮片代替。
五汁饮中,莲藕甘寒,可以清热生津;梨清肺化痰,生津止渴;荸荠(马蹄)清热生津,化痰消积;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五鲜和用,非常有助于生津止渴,清热润燥,这个季节喝正合适。
这个方子在中药里面属于好喝的,几乎没有药味。
服用此方的前提是阴亏燥热,有口干、咽干、鼻干、唇干等,舌红少苔的症状。
有人要问了,都是滋阴,那五汁饮与酸梅汤比区别又在哪儿呢?
单从滋阴来说肯定是五汁饮更好,入脾胃肺心四经,酸梅汤更多用法是生津止渴。
比如夏天太热了人们出汗多,那喝点酸梅汤不但口中舒服,还能敛汗。
五汁饮是入脏腑更深层的对身体起到滋润滋养,且这个方子平和有效。
阴虚内热的适合,但平时脾胃阳虚,腹泻就不要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