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晚启幕 竞赛日程来了!
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将展开26个赛项、487场比赛、538个比赛项目的竞技对决。
这场科技盛会参赛阵容空前强大:192支高校赛队涵盖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顶尖学府;88支企业赛队汇聚天工、宇树科技、卓益得、加速进化等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国际队伍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15个国家,127个品牌同台竞技。
作为重要预演,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北京大师赛将率先开赛,全球首场全自主5V5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即将上演——10台机器人无人工干预下同场对抗,标志着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技术的重大突破。百米"飞人"大战吸引90支队伍角逐,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前六名将同台亮相,更有杨秀丽、张琳等6位奥运健儿组队参与自由搏击项目。
在即将启幕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今年4月斩获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季军的卓益得行者二号将承担护旗与走秀双重任务。
在表演环节,行者二号将化身赛博朋克风格的表演者。得益于肌腱仿生技术带来的关节柔性调节能力,它的髋关节与膝关节联动遵循人体生物力学曲线,行走姿态流畅且富有弹性。这种技术突破有效降低了机械感,提升了与场景的融合度及观众接受度。这不仅是对机器人运动控制水平的提升,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拟人化表达上的重要进展。
表演结束后,行者二号将转换角色成为护旗方阵成员。依托肌腱仿生驱动技术,分布式驱动关节可模拟人类肌腱协同发力模式,实现步幅与重心控制的精准匹配。通过足底压力传感器与陀螺仪的实时反馈,每一步落地角度误差控制在0.5度以内,确保旗帜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充分展现仪式所需的庄重与严谨。
除开幕式外,行者二号还将参与100米、400米、1500米等多个项目的角逐,全面验证肌腱仿生技术在高速度、高爆发与高稳定性的多重优势。
针对100米、400米短跑,技术团队优化了肌腱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模式。通过调试关节传动效率,行者二号的瞬时速度达到近3m/s,较此前提升近一倍。这一突破得益于肌腱仿生结构高效传导爆发力,以及分布式电机动态分配功率的能力。
在此前的张江复杂地形挑战赛中,团队发现微小的感知偏差或关节滞后都会引发震荡甚至跌倒。基于这一经验,他们强化了IMU与视觉融合的状态估计系统,细化了肌腱驱动动态响应建模补偿,显著提升了系统鲁棒性。
此前经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季军成绩的验证,行者二号长距离运动表现出色,为 1500 米项目奠定基础。该项目中,轻量化设计与能量回收技术是核心优势:机身用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减重,配合肌腱驱动系统高效能耗管理,提升续航,保障长时间稳定运行。
其模拟生物肌腱特性,兼具灵活性、安全性、优越负载能力与能效比。通过模块化电机耦合策略,降低单电机峰值功率需求,提升系统冗余性与控制精度。此外,具备作业技能迁移能力,可借大数据和 VR 设备模仿学习,任务泛化能力广泛。
此次行者二号亮相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是对技术成果的严苛实战检验,更以竞技场景为支点,推动着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其在公共服务、竞技展演、特种作业等多元领域的深度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路径,更彰显了在人机协同发展浪潮中,以技术突破赋能未来生活的坚定探索。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让我们离人机和谐共生的智能时代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