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张一山首次挑战独角戏《一地鸡毛》

文化娱乐 2025-11-03 user6583

  北京日报讯(记者王润)近日,鼓楼西剧场出品的《一地鸡毛》预演场亮相,凭借充满勇气与巧思的创作,成为当下戏剧市场口碑与讨论度双高的佳作。从童年起就被观众熟知的演员张一山首次表演近两个小时的独角戏,让观众赞不绝口:“张一山请多演话剧!110分钟零失误,让我忘了他是刘星,只记得舞台上的小林。”

  张一山主演独角戏《一地鸡毛》。塔苏摄

  “我瘦瘦小小的,站在舞台上,就像一根鸡毛。”张一山这样笑言自己首次演独角戏的感受。

  独角戏《一地鸡毛》,让33岁的张一山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跨界突破”――一个人,近两个小时,15个角色,他用最“笨”的投入,站在以往从未踏足过的商业戏剧舞台,打破了人们戴了二十年的“童星滤镜”,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一名“话剧演员”。有观众看戏后感慨:“张一山和《一地鸡毛》应该都是幸运的:一个演员遇上了能够尽情施展其水平的舞台,一出独角戏拥有了能够让他突破壁垒的主角。”

  张一山在接到鼓楼西《一地鸡毛》邀约时,经历了长达半个月的“辗转反侧”:“每天一想起要一个人演15个角色,心就提到嗓子眼儿。”镜头前的表演有NG、有剪辑,而舞台上的独角戏,是“两个小时不能出错的实时呈现”,这份压力让他一度犹豫。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鼓楼西的信任与“不想留遗憾”的初心:“人家敢让我干这个事儿,我也想完成演员的一个心愿。”

  进了排练场,张一山把自己逼成了“细节狂魔”。为区分不同人物的特色,他对着镜子练到嗓子沙哑;为让角色切换“不用过脑子”,他把15个人的步态、手势磨炼成“肌肉记忆”,连吃饭都不自觉比画。预演场首演那天,他站在侧幕条,手心里全是汗。可当灯光亮起,说出第一句台词时,那些打磨了无数次的细节突然“活”了。两个小时里,张一山成了“行走的角色切换机”。前一秒还是对着馊豆腐唉声叹气的小林,下一秒就变成了身形微佝、声调拔高,拿捏人事调动的“领导叔叔”,连语气间的停顿都带着岁月的褶皱。没有繁复换装,全凭声音、语气、形体、眼神完成区分。即便扮演同一个人物――卖板鸭的小林,从最初的羞耻到后来的适应,他眉眼嘴角弧度的变化,比台词更戳人心。那是小人物被生活磋磨的痕迹,被他揉进了细微的表情里。

  首演至今,每场演出前的紧张仍未消失,但登台后的感受让他震撼:“我每次入场时,看着舞台,都担心自己撑不下来,可最后都能完成。原来人的能量这么大,我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潜力。”更奇妙的是,表演中他有时会突然“抽离”,像坐在观众席看自己,这种“既在其中,又在其外”的体验,成了他演艺生涯里“最特别的学习”。

  如今的他,演前“兴奋又紧张”,演后又“意犹未尽”。每场谢幕时刻,他登场先向观众鞠躬挥手致意,然后转过身去,将舞台上的镜子布景拉开,对着镜中无数个映照出的自己,也深深鞠一躬,仿佛向剧中所有人物致敬,也向那个承载了一切的自己致敬。

  [ 责编:张晓荣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上一篇: “爆款”应是水到渠成,而非投机以求

下一篇: 没有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