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戏剧传承:艺术与市场双向奔赴

文化娱乐 2025-10-25 user123546

  作者:茅威涛

  文化产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慢功夫

  我常和学生说,要做“懂市场的艺术家”,也要做“有艺术追求的产品人”

  作为一名深耕戏剧领域四十余载的演员,我始终相信:戏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从来不是“守着老本子唱老戏”的单向坚持,而是内容生产与市场生态双向奔赴的长期事业。

  文化产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慢功夫。长期主义尤为重要,不能指望一部戏、一个演员的走红撑起整个行业,更不能为了短期热度迷失自我。

  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是一场成果展,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内容与市场结合的可能性,也让我们看清努力的方向。今天,我们要做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作品,让传统戏剧“活”在当代,必须推动内容生产与市场生态的双向赋能。

  戏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内容之“守正”,基于对剧种本体之敬畏。传统戏剧之写意美学,是中国人对空间与时间独特认知的凝练。以越剧来说,其唱腔之柔美、女小生之俊朗风骨、以情动人之叙事内核,是历经百年沉淀的艺术基因。今日科技发展,舞台迭代,使得我们有了更多表现手法。但是,如果不遵循艺术规律,即便所谓的“创新”能带来一时绚丽的观感,终究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内容之创新,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回应、对时代热点的捕捉。我常和学生说,要做“懂市场的艺术家”,也要做“有艺术追求的产品人”。既要关注内容创作,也要培育市场。市场是一个有成熟供应链、生产链、销售规则等的完整生态。如果说内容是传统戏剧的“心脏”,那么市场生态就是“血液循环系统”,没有健康的循环,再好的内容也无法抵达观众,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

  艺术作品需要时间的检验,也需要市场的滋养。本届戏剧节期间,我为李霄雯、徐叶娜等中生代演员复排了作品《寇流兰与杜丽娘》,这是9年前为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创排的。历经时间沉淀,今天仍有观众在社交平台说要为它献上“迟到了9年的掌声”。越剧《新龙门客栈》如今驻场演出超过350场,长线的运营和演出滋养了戏剧艺术的生命力。

  良性的市场生态需要行业一同建设和维护,学习和引进更加科学的流程和结构。优质内容如何正确推广,优秀人才如何引导发展,观众基数如何良性维护,都值得考虑。我们不能总是止步于“立项―结项”的循环里,以奖项和业绩标榜自身。荣誉代表的是过去探索的路径或许正确,但在开拓未来之路上,哪怕失败也有意义和价值。

  (作者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江南整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上一篇: 被张慧贤指责插足恋情 万鹏方发声明回应

下一篇: 没有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