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 廊带联动 强基固本 奋力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北疆新篇章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自觉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检验,以优化“一廊一带四个基地”创建布局为抓手推深做实各项举措。
锡林郭勒盟始终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创建示范盟作为“一把手”重点工程,着力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闭环,盟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沟通汇报有关情况。该盟盟旗两级党委和各部门党委(党组)共召开常委会、专题会等190余次,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高位统筹、上下联动,创建示范盟的工作合力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提升创建质量,落实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对锡林郭勒盟创建工作整改提升的工作建议,进一步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新亮点、新举措。充分运用各级对创建工作年度绩效考核、政治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结果,组织各旗县市(区)赴包头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等地考察交流,进一步拓思路、学经验、补短板。聚焦3条拟定验收路线和32个循线点位,开展实地指导和模拟验收演练,邀请首都博物馆资深讲师和自治区智库专家对60余人次讲解员进行培训,持续完善点位、提升“声”入人心的功底和水平。
该盟还强化工作保障,月调度重点任务分解台账8次,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盟旗两级财政预算,并拨付经费1153.8万元,抽调6名盟直单位精干人员充实创建办工作力量,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文化浸润、精神和鸣,创建示范盟的思想共识全面凝聚。
锡林郭勒盟分级分类夯实理论根基,盟旗两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举办专题学习400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3150余次、培训班3期,党校主体班次开设相关课程及培训内容占学期总课时的26.51%,各级干部对创建示范盟工作的知晓率达90%以上。联合中央民族大学围绕创建示范盟典型经验,开展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不断挖掘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
与此同时,该盟在提质扩面增进思想共识,积极推动1个盟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13个旗县级实践中心、79个苏木级实践站、1026个嘎查级实践所建成投用,并分级招募理事(会员、志愿者)3827人,有效构建起阵地全域联动、资源全域整合、群众全域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化“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累计悬挂国旗7万余面,精心打造城区示范街、示范公路等19条,组织开展主题活动3700余场次,全面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爱国激情。
锡林郭勒盟还在资源赋能活化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创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8”工作法,进一步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不断优化为“国家的孩子”寻根圆梦、“红书包”志愿服务队、“文明团结超市”等工作品牌,通过“民族同心圆”等专栏发布报道160余篇,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新闻报》等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54期,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育繁“团结花”、植厚“中华魂”。
发展为要、普惠万家,创建示范盟的物质基础日趋牢固。
近年以来,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已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673.28万亩,防沙治沙任务480.57万亩。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等制度,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稳定在45%左右。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区首位。
该盟还注重产业链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上半年煤炭产量7520.5万吨,石油产量35.4万吨,发电量578亿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5年全盟建设任务7.96万亩,力争年内开工。新认定国家级肉牛、肉羊核心育种场各1处,至此该盟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累计达6处,其中国家级华西牛核心育种场3处,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抓实重点项目推进,目前200个盟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
锡林郭勒盟在民生保障方面,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7928万元,实施基础性、保障性项目57个,带动15个嘎查集体经济、超1200户牧民家庭增收。举办“民营企业进边疆”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15个、总金额54.85亿元。大力促进高质量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口939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5.94%,创建示范盟的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深度互嵌、搭台架桥,创建示范盟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
锡林郭勒盟积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强化“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边关+生态+强军+爱国+乡情”五位一体研学体系,深化与桂滇新等6个省区及贵阳市、乌海市等地合作机制,举办“红领巾爱祖国石榴籽一家亲”青少年研学实践、“亮丽北疆行”大中小学思政课等活动,覆盖各族青少年5000余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绚丽绽放。
与此同时,组织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与中央民族文化宫签定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各地分3批次,晋京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铸牢+”成果汇报展系列活动,成为全国首个所属县域地区全覆盖持续晋京展演和交流的地级市。积极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精神和文化内涵,在第十一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全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推进“民汉合住”养老园区建设,将各族城镇低保户、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深度互嵌式居住模式全面形成。
该盟推动实施旅游促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旅游活动及景区建设中深度植入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特质的符号和形象,精心打造红色、骑乘、草原、星空等主题线路,成功举办了自治区草原那达慕、蒙古马超级联赛、国际冰上龙舟锦标赛、穿越浑善达克等10余项文旅活动,接待游客1114.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7%,旅游收入149.28亿元、同比增长11.88%,切实通过旅游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增进认同和共鸣。
锡林郭勒盟持续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护边驿站”“马背警队”等联合开展维稳控边行动,组织开展“清边”踏查25次,切实筑牢边境安全防线。加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86件,化解率达96.9%。抢抓“一周两月”契机开展民族法治宣传教育2000余次,覆盖10万余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法治意识有效提升。(锡林郭勒盟民委)
(来源:中国新闻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