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速发财讯!

找准失眠背后原因 西南康复医院专业呵护“好睡眠”

速发资讯 2025-09-19 user639632

凌晨两点,城市霓虹渐暗,却仍有无数人在黑暗中辗转反侧。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成人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18—60岁人群失眠患病率高达38.2%,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睡不好”。

面对“睡不着、睡不深、睡不久”的普遍困境,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门诊两周内已接诊数百例成人失眠患者,其中合并抑郁、焦虑者占六成以上。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提醒,失眠并非简单的“夜不能寐”,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情绪障碍、慢性疼痛、内分泌紊乱等“隐形推手”,早识别、早干预,才是守护心身健康的“第一粒纽扣”。

睡不着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把失眠等同于‘睡不着’,其实临床观察到的症状要复杂得多。”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介绍,成人失眠通常表现为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2次且再入睡困难、早醒后无法继续睡眠、总睡眠时间≤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疲劳、记忆力下降、情绪烦躁或躯体不适。

据统计,前来就诊的患者中,67%以“半夜易醒”为主诉,52%合并“清晨早醒”,而单纯“入睡困难”者仅占28%。“后两种类型往往提示抑郁或焦虑共病,需要高度警惕。”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提醒。

“情绪暗流”在夜里翻涌

36岁的患者小周(化名)连续三个月“凌晨三点准时醒”,白天靠四杯美式“续命”,效率却断崖式下跌。量表评估显示,其抑郁评分17分、焦虑评分15分,均达中重度。

“患者自述‘一闭眼就想到未完成的工作、房贷、孩子择校’,脑电监测发现他的N3深睡比例仅占7%,远低于正常≥20%的标准。”心身科睡眠专家解释,慢性压力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夜间皮质醇水平居高不下,就像“大脑刹不住车”,最终形成“失眠—焦虑—更失眠”的恶性循环。

通过西南康复医院精准评估后,为小周(化名)制定了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药物治疗配合物理治疗,同时开展认知行为治疗,仅四周时间,小周(化名)的深睡比例回升至18%,抑郁、焦虑评分下降50%以上。

多学科团队“一站式”破题

“找准原因,才能对症开方。”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强调。

心身科联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康复科等形成睡眠障碍多学科协作(MDT)平台,开设“失眠精准评估”通道,患者到院后能快速完成多导睡眠监测、量表评估、采血、甲状腺及褪黑素节律等检查,必要时加做MRI、呼吸睡眠筛查。

针对“共病”人群,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团队采用“药物+心理+物理+康复”四联方案:药物方面,遵循“最小有效剂量、短期、间断”原则,优先选择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心理方面,由临床心理师一对一执行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重构等;物理方面,重复经颅磁、经颅直流电刺激等调节皮层兴奋性;康复方面,通过正念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八段锦等训练降低躯体紧张度。

专家提醒:别把“共病”当单纯失眠

“临床最担心的是患者自行服用安定类药掩盖症状,延误抑郁、焦虑干预时机。”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指出,若失眠持续超过3个月、每周≥3次,且合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过度担心、躯体疼痛、体重改变等,应高度怀疑“失眠障碍共病抑郁/焦虑”。

研究证实,未规范治疗的共病患者,未来3年内发展为重度抑郁的风险增加4.8倍,自杀意念出现率提升3.2倍。西南康复医院心身科专家提醒,一旦发现自己“睡了个假觉”,应及时到具备睡眠医学资质的医院进行系统评估,“把失眠当作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而不是简单数羊或硬扛”。

失眠不是夜的黑,而是心的灰。西南康复医院用专业与温度告诉大家:找准背后原因,黑夜终能迎来晨曦。若您或家人正被“睡不着”困扰,请别再沉默,及时预约睡眠评估,让“好睡眠”不再是奢侈品。

(来源:中国新闻观察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速发财讯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36119号-2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