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血月9月8日凌晨上线3.5小时 肉眼能看错过再等3年
“快看!月亮变红了!” 还记得上一次朋友圈被 “血月” 刷屏是什么时候吗?2025 年的天文爱好者有福了,9 月 8 日凌晨,一场持续 3.5 小时的月全食将震撼登场,不仅全程肉眼可见,还能欣赏到 1 小时左右的 “红月亮” 奇观!从 9 月 7 日深夜到 8 日凌晨,不管你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天气晴朗,抬头就能看见这罕见天象。更贴心的是,我们整理了 “最佳观测时间”“避坑指南”,还有天文专家解读 “血月为啥是红色”,看完这篇,让你稳稳抓住这场天文盛宴!
“上次看月食只看了 20 分钟就结束了,这次能看一整晚,太爽了!” 天文爱好者小吴已经开始激动,他计划和朋友一起去郊区露营,边看月食边聊天。更贴心的是,这次月食的 “关键阶段” 都在大家相对容易坚持的时段,全食阶段(也就是能看到红月亮的时候)大约持续 1 小时,正好在 9 月 8 日凌晨 1 点到 2 点之间,不用熬到太深夜。
很多人觉得 “天文观测要专业设备”,其实这次完全不用。不管你是在自家阳台,还是小区楼下,只要天气好,用眼睛就能清晰看到月亮从 “圆变缺”,再从 “黑变红”,最后恢复成满月的全过程。
为啥月全食时月亮会变成红色?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解释说,这跟地球的大气层有关。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 “本影区”(就是地球挡住太阳直射月球的影子),太阳光虽然照不到月球,但地球大气层会把太阳光里的蓝、紫等短波长的光 “散射” 掉,而红、橙等长波长的光则会被 “折射” 到月球表面,最后让月球看起来红红的,就像 “被染了色” 一样。
“以前老人说‘血月出,有大事’,其实都是谣言。” 天文科普博主小张说,“血月就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跟灾难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能让我们看到地球大气层的‘神奇魔法’。” 比如 2018 年、2021 年的血月,都只是普通的天象,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
你知道吗?不是所有月全食都能看到血月。如果地球大气层里有太多灰尘、云团,红光就很难折射到月球上,月亮可能会看起来 “黑乎乎” 的,而不是红色。这次之所以能看到血月,是因为近期地球大气层相对干净,没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能让红光顺利到达月球。
“就像拍照需要好天气一样,看血月也需要‘好大气’。” 小张说,“这次能赶上,真的很幸运,下一次可能要等 3 年才能看到这么清晰的血月。”
很多人觉得 “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看”,其实不然。小张总结了 3 个 “千万别去” 的地方:
市中心繁华地段:比如商业街、写字楼密集的区域,路灯、广告牌的光太亮,会 “盖过” 月亮的光,红月亮看起来会很暗,甚至看不清;
高楼太多的小区:如果周围全是高楼,月亮可能会被挡住,看一会儿就被楼挡没了,特别影响体验;
有云层的地方:如果当天天阴、有雨,或者云层太厚,就算你选对了地方,也看不到月亮,所以一定要提前看天气预报。
自家阳台 / 楼顶:前提是视野开阔,没有高楼遮挡,比如住在 10 楼以上,朝南的阳台;
城市公园:比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上海的世纪公园,人少、光污染少,还能和其他天文爱好者一起看;
郊区山顶 / 湖边:如果想看得更清楚,可以去郊区,比如北京的香山、杭州的西湖边,没有城市灯光干扰,红月亮会更红、更亮。
“我打算带孩子去郊区的湖边看,既能看血月,又能让孩子认识星空,比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 家住上海的陈女士说。
9 月 8 日凌晨,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气温都会比较低。比如北京凌晨的气温可能只有 15℃左右,上海也只有 18℃,如果在户外待 1-2 小时,很容易冻感冒。所以一定要穿件外套,比如薄卫衣、风衣,怕冷的还可以带条毯子,冷了就披上。
“上次看流星雨,我穿少了,冻得瑟瑟发抖,根本没心思看。” 小吴说,“这次我准备带件羽绒服,虽然有点夸张,但总比冻感冒好。”
观测的时候可能会饿、会渴,带点热饮(比如保温杯装的热水、热奶茶)和小零食(比如饼干、巧克力),既能补充能量,又能让等待的时间更舒服。如果和朋友一起去,还能边吃边聊,气氛更热闹。
手机要提前充满电,一方面可以拍照片、视频,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查看观测时间表,知道现在到了哪个阶段(比如是不是快到全食阶段了)。如果担心手机没电,可以带个充电宝,毕竟要从深夜用到凌晨,电量很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提前 1-2 天查天气预报,看看 9 月 8 日凌晨有没有雨、云多不多。如果预报说有雨,或者阴天,就别去户外了,在家看直播也能看到(很多天文平台会直播月食);如果天气晴朗,就可以放心去观测。
如果带孩子去看,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比如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月全食有哪几个阶段”,边看边给孩子讲解,让孩子不仅能看到奇观,还能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