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社协同 护佑童康” 恒昌公益荣膺北京儿童医院“最佳公益支持伙伴”
5月23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简称:北京儿童医院)和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公益时报》社共同主办,以“医社协同 护佑童康”为主题的儿童友好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交流活动暨儿童友好医疗服务创新与人文建设专题研讨交流会在京隆重举行。

恒昌公益荣膺“最佳公益支持伙伴”称号
作为长期深耕儿童肠道重疾救助的公益组织,北京恒昌公益基金会(简称:恒昌公益)受邀出席,并凭借在助医领域的突出贡献,与爱佑慈善基金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等10家机构共同荣膺“最佳公益支持伙伴”称号。此外,恒昌公益理事长黄涛受邀出席主题圆桌论坛,就“汇聚公益力量推动儿童健康发展”主题与各公益组织代表展开深度对话。
专业铸就“最佳公益支持伙伴”
儿童是国家的期望与民族的未来,全方位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儿童就医体验,是落实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提升医学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素。2025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秉持儿童优先理念,从儿童视角出发,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上述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
本次专题研讨交流会旨在聚焦“政策支持”“医社联动”“科研探索”等诸多议题,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智慧,推动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儿童卫生处副处长马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副处长韩丽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张金保及《公益时报》社副社长张雪弢,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周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等来自医疗卫生、公益慈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致辞
倪鑫院长致辞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儿童医院始终坚持医学人文建设与医疗技术进步并重。儿童健康事业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专业保障,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携手为儿童健康事业撑起一片蓝天。
在大会表彰环节,恒昌公益凭借“儿童肠道重疾救助项目”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北京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与10家社会公益组织共同荣膺“最佳公益支持伙伴”。基于“一心两翼”助医体系,以及“三轮驱动”(患儿家属+医疗机构+公益组织)高效救助模式,“儿童肠道重疾救助项目”自2020年6月启动以来已累计捐助善款80余万元,为73名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支持,辐射带动10万余爱心人士关注。
“感谢大会主办方的支持与肯定,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始终相信,医疗救助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希望与尊严的守护。”恒昌公益黄涛理事长领取奖项并表示,恒昌公益成立6年来始终秉承“科学救助、精准帮扶”的专业理念,通过“一心两翼”助医体系以及“三轮驱动”救助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医疗资源、患儿家属、公益组织的协同。提高救助效率的同时,也确保每一笔善款都能产生医疗价值与社会效益。在此也特别感谢北京儿童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的支持与合作,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创新模式,持续打造儿童友好医疗公益生态。
“阳光雨露”滋养 助力“杏树”成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以“汇聚公益慈善力量推动儿童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黄涛理事长就AI赋能、异地救助与公益生态三大议题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迪士尼儿童医院专项基金、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代表分享前瞻实践。
当前,AI已经势不可挡,随着政府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AI医疗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正在从辅助诊断、疾病管理向更深入的领域延伸。

恒昌公益理事长黄涛参与圆桌讨论
“AI是公益创新的催化剂。恒昌公益正积极尝试通过AI分析申请救助对象的疾病类型、家庭背景等信息,来精准筛选需要帮扶的困难家庭,提高内部审核效率。”黄涛理事长表示,过往罹患肠道重疾贫困儿童的家庭多来自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份,除了医疗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不佳等客观原因,地方气候、饮食结构可能也存在潜在诱因。未来可以借助AI进行分析归类,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恒昌公益除了将AI工具应用在助医领域外,在公益助学方面也不断进行尝试。恒昌公益曾在2022年“99公益日”推出香巴拉贫困山区儿童“炫彩未来”线上VR公益画展;在2024年通过数字VR和AI技术,将位于广西桂林平乐县的“云杉校园”搬到线上;在首所“云杉中学”设立“云杉智慧教室”,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公益实践创新。恒昌公益未来也将探索让更多AI应用经验,助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给更多患儿送上人文关怀。
“2020年1月,四川巴中某农村的11岁男孩小叶(化名)生病拉肚子,在当地诊所拿药吃了一个月也不见好转,还伴随便血、体重下降。后辗转去了县医院、市医院,确诊为克罗恩病。但因为家里是低保家庭,爸爸残疾没有工作能力,仅靠妈妈一个人挣钱,实在无力承担治疗费用。为此,还尝试过两个月中药。刚有所好转,却在2020年7月突然病情加重,不得不到北京儿童医院急诊挂号检查,被确诊为克罗恩病、贫血、低钾血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经医生对症下药,维持治疗两年多,全自费。2023年11月,小叶又被查出结核感染,抗结核治疗到2025年4月,目前仍在住院治疗中。在得知小叶患病五年多且需要长期治疗,家庭极度贫困后,北京儿童医院社工部人员迅速介入,帮助小叶的妈妈对接恒昌公益,申请爱心救助。恒昌公益工作人员也在1小时内完成资料审核、资金拨付等全流程工作,为小叶持续治疗提供关键保障。”针对社会公益组织如何破解异地就医重症患儿救助难题,黄涛理事长通过救助案例分享认为,在促进医疗资源均衡、精准实施困难家庭救助方面,能有效协助医疗体系弥补政府救助体系的一些空白。
小叶既是恒昌公益高效精准救助罹患肠道重疾儿童的缩影,更是打造助医公益生态的创新实践。为助力医院公益文化建设,打造“医疗公益生态”,恒昌公益希望“公益实践像植树造林一样——既要培育‘树木’,更要打造‘森林’。”2025年,恒昌公益在公益领域提出了“三棵树”框架,即栽“杏树”守护儿童体魄,种“云杉”播撒智慧火种,植“绿树”夯实生态根基。
恒昌公益围绕“杏树”打造可持续助医公益生态,包含三部分:根基、主干、滋养。根基即“一心两翼”助医体系;主干即“三轮驱动”模式;滋养即“阳光雨露”关怀计划。树木需要稳固的根系,公益助医首先要以专业医疗机构为依托。2020年6月,恒昌公益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携手,启动儿童肠道重疾救助项目。2024年1月,又引入北京儿童医院,至此“一心两翼”助医体系正式确立。支撑这一体系的正是“三轮驱动”模式,即患儿家属、医疗机构与公益组织三方共同参与的救助体系。
“树木想要向上生长,既要向下扎根,更要‘阳光雨露’滋养。”黄涛理事长表示,随着儿童友好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重症患儿不仅需要精准的公益医疗救助,更渴望来自社会的人文关怀,在情绪抚慰下更好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为此,恒昌公益除了在“六一”儿童节、小年、元宵节、医师节等特殊节日,走进医院定期慰问患儿家庭和医护工作者;还通过举办主题公益画展、赞助城市马拉松等多种形式,放大项目的影响力以及传播力,让公益能量持续辐射更多社会群众。
专业为基,创新为翼。恒昌公益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现代公益的深层价值——它不仅是爱心的传递,更是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融合。从精准帮扶到生态构建,恒昌公益以数智赋能公益,用创新引领未来,展现了社会责任与创新智慧的完美结合。展望未来,恒昌公益将以科技为动力,以创新为引擎,深化儿童肠道重疾救助领域的公益探索与实践,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患儿获得及时救助,让公益之光真正照亮更多家庭!
(来源:中国新闻观察网)